2006年4月“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2)(人大版
第五章
一选择
1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的周转速度快慢;不变资本的节约的情况;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也会影响利润率。
2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3利润的本质是剩余价值,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4当剩余价值被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取得利润的形态。
5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6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
7平均利润的高低取决于:各部门的利润水平;社会总资本在不同部门所占的比重大小。
8等量资本与等量利润不是绝对相同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转向低的部门。
9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赚钱还是亏本的一个标志。生产成本这一范畴还可以说明资本主义的竞争规律。
10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的;(2)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
二简答论述
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了解)
答: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指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在现象上表现为利润。
(1)剩余价值首先表现为所耗费资本即生产成本的增加额。(2)剩余价值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为,资本家投人的资本虽然不是全部进人生产成本,但在物质上却是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这样,剩余价值就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发挥作用的结果。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取得利润的形态,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现象。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2平均利润怎样形成的?
答:不同的生产部门具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和不同的资本周转速度,因而等量资本投资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会得到高低不同的利润率。由于资本的本质要求是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所以各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追逐高利润必然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把资本从有机构成高而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有机构成低而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动。资本的流动必然导致商品价格的变动,并由此进一步引起资本新的流动。资本的这种在部门间的流动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整利润率趋于均衡、形成各部门相等的平均利润率时才会停止。
所以,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了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资本总
额的比率。在平均利润率绝不是各部门利润率简单和绝对的平均,而是一种利润平均化的总
的发展趋势。
3价值是怎样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
答:生产价格=生产成本十平均利润。所以,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经历了以下环节:(1)资本家的将本求利形成了成本价格。(2)资本家把其所得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使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3)资本家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行为使利润趋于平均化。(4)随着平均利润的形成,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了。商品按生产价格进行交换。
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别。在质上,价值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创造的。生产价格则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在量上,商品价值量与生产价格经常不一致。但是,这种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价值依然是它的基础或前提。
生产价格没有脱离价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1)从生产价格的形成看,生产成本本来就是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在各部门之间重新分配形成的。因此,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形成的。(2)在数量上,虽然从一个部门看生产价格和价值不一致,但从整个社会看,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3)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商品价值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变动,会引起生产成本的变动,剩余价值的变动会引起平均利率的变动。
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有什么变化?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要有商品经济存在,它就发生作用,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其作用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价值规律作用形式发生如下变化: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不是按价值,而是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出售。
生产价格成为市场价格变动的中心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因为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
化形式,它的形成和变化归根结底是由价值决定的。因此,由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变动到以生产价格为中心变动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
5生产价格和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是什么?(了解)
答: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学说具有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即:理论意义和革命意义。
理论意义:这一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矛盾。
革命意义:这一学说一方面揭示了各个资本家集团在基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和特殊利益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阐明了这两个阶级之间整体上的利益对抗性。
6利润为什么会成为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了解)
答:当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它的来源变得模糊了,神秘化了。利润成了剩余价值的神秘化的虚假形式,这不是根源于人们的错觉,而是由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首先,是由于资本家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采取了生产成本的形态,使可变资本作为剩余价值的唯一源泉被模糊了,剩余价值也就自然地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其次,是由于劳动力的价值采取了工资形式。在工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似乎都得到了报酬。这样剩余价值也就不再被认为是由劳动创造的,而被看作是由资本产生的,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从而使得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变得模糊不清了。
利润这个剩余价值的虚假神秘化形式源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同时,它又反过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
7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差别是什么?
答:首先,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利润)同总资本的比率,因此二者在量上存在差别。
其次,二者所表示的关系也是不同的:剩余价值率表示的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利润率表示的是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在利润这个范畴上,资本对雇用劳动的榨取、剥削被模糊了,表现为资本自身增值的关系,剩余价值的来源被神秘化了,似乎是资本自身的本性就能使自己增值。
8为什么说平均利润率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了解)
答:(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使利润表现位预付总资本的产物,而可变资本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作用看不见了。但这种转化只是性质上的转化,整个部门的利润量同剩余价值量仍然是相等的。
(2)在平均利润率形成,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后,剩余价值与利润之间不仅在性质上,而且在数量上也有了差别。各个部门的利润量都是与本部门的总资本量成正比例,而不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量成比例,只是等量资本就可以获得等量利润。这样利润无论在性质上,还是在数量上,都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的本质和来源全部被掩盖起来了。资本对雇用劳动的剥削关系看不见了,利润只表现为资本自身的产物。这样,平均利润就模糊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实质。
9平均利润形成后为什么还会有利润率的差别?
答: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之间的利润趋于平均化,但这并不排除各部门中各个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原因是,现实中,各个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是有差别的,由于生产条件不同,生产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同。但是,商品必须按照部门平均的生产条件所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出售,于是,生产力水平高于部门平均水平,即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先进企业,就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原因在于,超额剩余价值不会被社会平均化,它转化为超额利润。因此,超额利润反映的是同一部门内部各企业之间的关系,而平均利润反映的是部门之间的关系。所以,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以后,并不排斥部门内部的先进企业仍然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资本家之间为了获取超额利润不断地在部门内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
第六章
一选择
1商业流通费用是在流通领域内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各项费用。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
和纯粹流通费用的两种。
2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用于商品的保管、包装和运输方面的流通费用。它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和价值的实现得到补偿。
3纯粹流通费用是指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通过从剩余价值总
额中扣除来得到补偿的。如商店的建筑费,设备费,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品店员的工资。
4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作为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雇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用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用工人的经济关系。
5职能资本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是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闲置的资本有: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银行资本分为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部分。自有资本要按照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原则获得平均利润。
6(1)利息率的地确定: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与贷出资本总额的比率。
(2)利息率变动的区间是零到平均利润率。零为最低界限,平均利润是其最高界限。
(3)一定时期的利息率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平均利润率;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或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比例。
(4)由于利息率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客观依据,无从准确地界定它的数量。所以,在平均利润率水平一定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实际上只能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在不同国家,利息率会由于习惯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借贷资本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
(5)利息率的决定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经常变动,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它又是确定的。在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定了利息率的高低。
7商业资本执行着商业资本的职能,即销售商品,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8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的数量相当于平均利润。
9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建立的类型有两种:普鲁士式,美国式。
10决定股票价格的基本因素是股息和存款利率。
11土地价格是地租收入的资本化,它主要取决于地租和利息率两个因素。
12利息率的高低的界限是在平均利润率和零之间浮动的。一定时期利息率的高低,受两个因素影响:(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影响利息率的高低。(2)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息率则取决于平均利润分割为利息和企业利润的比例。(借贷资本的供求状态。)
13资本主义商业信用的特点: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状况。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到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
14资本主义银行信用的特征:不受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银行信用的当事人是职能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
15商业利润是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使用价值。
16资本主义银行利润是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
17股份公司本质上是: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18 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具体形式: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信贷资本
20股票的特点:不返还性,流动性,风险性。股份公司的组织结构:a股东会(最高权利)b董事会c监事会。没有工会、职代会、党委会,股票价格实际上是股票收入的资本化。
21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销售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商品。
21商品的出厂价格与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差额,就是商业资本家获得的商业利润。
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为联合资本的经营方式。它实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2资本主义地租的基本形态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23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绝对地组的来源:一,不再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而是农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的扣除。二,克扣农业工人的一部分工资作为绝对地租。
二简答论述
1、商业流通费用是如何补偿的?(了解)
答:商业流通费用是在流通领域内为商品流通服务的各项费用。它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
和纯粹流通费用的两种。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指用于商品的保管、包装和运输方面的流通费用。它可以增加商品的价值,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和价值的实现得到补偿。
纯粹流通费用是指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是通过从剩余价值总
额中扣除来得到补偿的。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土地的肥沃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同一块土地上连续投资劳动生产率不同。(2)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超额利润。第二,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3)级差地租的源泉。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是来自耕种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3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答:(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是农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它使
得农产品的销售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又不高于其价值,从而产生了超额剩余价值,形成
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原因是:第一,土地私有权的垄断,是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有可能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第二,土地斯有权的垄断,使农产品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必须留在农业部门形成绝对地租。它使得农产品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而形成的超额利润只能而且必须留在农业部门,而不转移到其它部门,从而形成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源泉仍然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它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4资本主义地租与封建地租有哪些不同?(了解)
答:(1)封建地租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前提,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和超经
济的强制;而资本主义地租是以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为前提,体现着一种纯粹的契约关系。(2)封建地租在数量上一般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地租则只是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剩余价值部分。
(3)封建地租体现了两大阶级关系(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关系);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了三大阶级的关系(即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共同剥削农业雇用工人的关系)。
5股份公司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股份公司是一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资本经营组织形式,对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快速集中资本和优化投资结构。短期内迅速形成大资本,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投资于有利可图的部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和企业,优化投资结构和资源配置。
其次,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资本与经营才能的结合,能有效地提高资本运营效率。法人治理结构,能有效地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再次,有利于企业财产的完整和稳定。企业法人财产权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等功能。有利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6利息率是如何确定的?
答:(1)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的利息量预见代资本总额的比率。
(2)利息率变动的区间是零到平均利润率。零为最低界限,平均利润是其最高界限。
(3)一定时期的利息率主要受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平均利润率;二是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或平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的比例。
(4)由于利息率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客观依据,无从准确地界定它的数量。所以,在平均利润率水平一定和借贷资本供求平衡时,利息率实际上只能由一个国家的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在不同国家,利息率会由于习惯和法律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此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预期价格变动率、国家的财政货币、借贷资本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
(5)利息率的决定虽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经常变动,在一个国家的既定时期,它又是确定的。在每次借贷行为中,都预先确定了利息率的高低。
7简述借贷资本的本质和来源(了解)
答:(1)借贷资本的本质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作为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也要参加剩余价值的瓜分,利息就是雇用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生产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一方面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用工人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用工人的经济关系。
(2)职能资本在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是借贷资本的主要来源。这些闲置的资本有:暂时闲置的固定资本折旧费;暂时闲置的流动资本;暂时闲置的用于资本积累的剩余价值。
8利息的本质是什么?它怎样掩盖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了解)
答: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它既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用工人的关系,还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之间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利息出现以后,平均利润被分割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使资本主义的本质关系被进一步掩盖。利息表现为资本所有权的收入,似乎是资本自身的产物;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似乎是监督或指挥劳动所获得的报酬。因此,在利息和企业利润形式上,它们本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态这个共同的规定性就被掩盖了。
9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了解)
答: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租种地主的土地而向地主交纳的地租,它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即超额利润。
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特征有:(1)资本主义地租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它建立在剥削具有人身自由的农业雇用工人基础上,劳动者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表现为一种纯粹的契约关系。(2)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所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既由超额利润所构成。(3)资本主义地租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瓜分农业雇用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关系。
第七章
一选择
1垄断利润的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实现的。但是,垄断利润的源泉其归根结底是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来源几个方面:加强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并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加强对国外人们的剥削;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金融寡头通过个人联合实现政治上的统治。
3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形态看分为:借贷资本和生产资本输出。从输出主体看分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输出。
4垄断资本家获取垄断利润的途径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5战后垄断主旨的新形势是混合联合公司。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形式是跨国公司。
6银行垄断的形成,银行作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垄断的大银行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借贷中介人,他们已经成了能够左右生产企业命运的万能的垄断者
7战后资本输出的新变化:资本输出流向的变化,形成了发达国家之间相互输出资本为主的局面;在私人资本输出增产很快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产更快,并成为日益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往往所谓的采用对外“援助”。
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分为一般垄断或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标志是政府干预经济。
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出现了一种新的资本形式:金融资本,它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垄断的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形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际上的统治者。
二简答论述
1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是否依然发挥作用?
答: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原因是:(1)垄断利润是通过垄断价格而获取的。垄断价格的确定,不可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价值仍然是价格的基础。(2)垄断价格并没有也不可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总量,垄断价格出现以后,全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3)垄断利润仍然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其他劳动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可见,垄断利润的获得不过是把其它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转移到资本家手里,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破坏。所以,垄断价格形成以后价值规律依然发挥作用。
2简述垄断与竞争关系。
答:垄断是作为竞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但是垄断的出现并没有消灭竞争,而是与竞争并存甚至加剧了竞争。其原因在于:(1)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垄断并没有消灭商品经济,自然也就不能消灭竞争。(2)垄断时期,“局外企业”之间仍然存在着自由竞争。(3)垄断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竞争属于次要地位,由垄断产生的竞争占有重要地位。
3如何理解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了解)
答;垄断是帝国主义本质的、有决定意义的经济关系,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原因是:(l)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的标志。(2)垄断是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和共同基础。(3)垄断是帝国主义国家国内和国际生产关系的实质。(4)垄断的统治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其它矛盾。 (5)垄断资本在经济生活中主宰了一切,必然把垄断统治渗透到上层建筑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控制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科学、文化、艺术、教育等各个领域,垄断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基础。
4垄断利润的来源和垄断价格是怎样制定的?(了解)
答:(1)垄断利润的来源。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制定垄断价格而实现的。但是,垄断利润的源泉归根到底仍然是雇佣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创造的剩余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其具体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对本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剥削。第二,以垄断低价购买非垄断企业的产品,以垄断高价出售自己的产品来掠夺非垄断企业剥削到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第三,加强对国外人民的剥削。第四,通过资产阶级国家的财政和信贷,对国民收入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家的再分配。
(2)垄断价格的制定。垄断价格虽然是由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来制定的,但是垄断资本家不能任意地规定垄断价格。原因是:第一,在垄断条件下仍然存在着竞争,如果某垄断资本家把垄断价格规定得过高,竞争对手就以较低的价格抛售商品,夺取市场。第二,某种商品价格定得过高,其他企业也会增加生产同类商品,或者生产这种商品的代用品,从而使这类商品增多,结果使这种商品价格下降。第三,商品的垄断价格定得过高,超过了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会使商品积压,结果仍然会使过高的垄断价格下降。所以,垄断资本家在制定垄断价格时,既不能背离商品价值太远,同时必须对市场容量进行估测,然后再确定产量与价格的对比关系,而不能任意定价。
5怎样认识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列强推行的新殖民主义?
答: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这种新形势下,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抛弃旧殖民主义的那一套统治方式,采用新的控制和掠夺的手法,既推行新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同旧殖民主义的区别在于:旧殖民主义是通过赤裸裸的军事侵略、扶持傀儡,直接控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为垄断资产阶级掠取高额的利润服务。新殖民主义则采用比较隐蔽的、间接的办法,主要是以经渗透的办法,往往打着“援助”的幌子进行国家资本输出,以此控制受援国家的政治、经济;通过建立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以掠夺这些国家的原材料和占领其商品销售市场;利用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利用在先进科技上的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盘剥等等,继续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可见,新殖民主义和旧殖民主义的本质是一样的。
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主要内容
答: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是一个系统,它包括任务、目标、方式、手段、政策等要素。
任务: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目标: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方式:直接调控、间接调控。
手段:主要运用经济手和法律手段,其次还运用计划手段和行政手段。
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
对象:微观经济主体、整个国民经济
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这样的经济调节机制实现的。具体地说,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7、垄断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了解)
答:从根本上说,垄断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因为:首先,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的集中。由于信用制度的发展,股份公司和联合企业的出现以及周期性经济危机中企业破产和分化的加剧,推动了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其次,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和流通被少数大资本所控制时,就有了产生垄断的可能性;少数大资本为了避免竞争中的两败俱伤,必然形成垄断。当社会经济生活中垄断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时,自由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内部的一次局部调整。这种调整虽然没有引起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本质上的变化,但是在许多地方发生了部分质变。这表现在:(1)自由竞争阶段主要是个体私有制或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到了垄断阶段则是垄断集团私有制或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2)从发展趋势来看,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私有制进一步接近社会主义公有制,意味着资本所有权的自行扬弃,是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向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
8、金融资本是怎样形成的?金融资本如何实现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统治?(了解)
答:金融资本是指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融合或混合成长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资本。其形成的途径有:首先是垄断的大银行通过贷款或购买股票来控制和支配大工业企业,或通过直接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其次是垄断的大工业企业渗透到银行业中去。再次是在大工业企业和大银行之间的资本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人事结合,双方的垄断资本家或其代理人互兼对方的要职。
金融寡头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其经济上的统治。具体地说,就是金融寡头通过收买和持有一定数量股票的办法,实现对其它股份企业的层层控制。母公司控制子公司,子公司控制孙公司,形成金字塔控制结构。金融寡头主要通过“个人联合”的方式实现其政治上的统治。即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机关担任要职,甚至有时由金融寡头亲自出马担任政府要职,或者是把过去的国家军政要员聘请到自己的企业担任董事或经理,借以实现对国家政府机关的直接影响和控制。金融寡头还通过建立各种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对政府的决策施加影响。
9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原因是什么?
答: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加剧。
具体原因:(l)市场问题日益严重,要求利用国家的力量来扩大国内外市场;(2)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一系列新型工业的建立需要巨额投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需要解决的新问题也需要投入巨额资本,这些单靠私人垄断资本是不能承担的,需要由国家投资和资助;(3)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有一个权力机构来协调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4)科学技术开发和研究的社会化,使垄断资本无力承担开发与研究项目。上述种种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是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这些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必须借助国家的力量,这就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迅速、持续发展。
10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调整;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进一步加深。具体表现在:
第一,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运用国家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2)资产阶级国家在调节经济运行过程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突破私人垄断资本单纯追求眼前利益的狭隘界限。(3)通过国家运用各种方式干预经济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使社会资本再生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协调实现,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4)通过各种福利政策、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政策,在一定时间内暂时缓和了劳资矛盾、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5)通过国际间的调节,使得的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协调与缓和。
第二,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1)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财政支出增大,加重了广大人民税负,进一步削弱人民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使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扩大政府开支来刺激经济发展,必然导致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最终形成经济的“滞胀”局面。(3)国家借助于发行公债增加财政收人,制止私人信贷膨胀,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结果使公私债台高筑,加剧财政金融的危机。(4)国有垄断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效率低下,造成严重的亏损,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
11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了解)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表现在:第一,它只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对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丝毫没有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因而它只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和一定的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的一些矛盾,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第二,它的产生只是暂时使垄断资本主义某些矛盾缓和,使矛盾被掩盖起来或者向深处潜伏,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这些矛盾必将进一步尖锐化和复杂化。
12怎样理解西方国家的“经济计划”?(了解)
答: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适应生产社会化要求而采取的经济调节形式,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具体表现为:(1)使二次大战后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2)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促进了部门经济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作为经济调节手段,“经济计划”不具有社会属性,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计划”是在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上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因而这种计划手段不可能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不可能通过计划调节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生产无政府状态。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了解)
答:不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如何,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利益服务的手段,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垄断资本总体利益并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调节的一种形式。
14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三个:(1)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和卖出有价证券增加或减少流通中货币的数量。(2)变动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法定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进行控制,以达到控制流通中货币数量的目的。(3)调节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将已贴现过的票据请中央银行再贴现时的利息率,如果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就会拿出更多的有价证券去贴现,从而使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反之则反是。
第八章
一选择
1垄断资本输出的必要性:首先,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所谓“过剩资本”,这是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其次,这些过剩资本的最佳投放场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的国家。
2二十世纪垄断组织形式:a卡特尔(是通过生产或经营同类产品的一些大型垄断企业之间通过协议形成的,在生产或流通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实行垄断的组织形式)b辛迪加(是把一些在法律上和生产上还是独立的大垄断企业在流通环节上统一起来进行垄断经营的组织形式)c托拉斯(是垄断了某种商品生产和经营全过程的独立的大型垄断企业)d康采恩(是以一两个特大垄断企业为核心,联合了各方面各领域一大批企业所形成的超大型垄断集团)。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3二战以来,资本国际化中产业资本国际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具体的表现是私人和国家垄断资本不断扩大在国外的投资,兴建生产性企业。
4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即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5资本输出的形式:从资本的形态来看,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从资本输出的主体来看,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6战后资本输出有哪些新特点?(1)资本的流向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输出。(2)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并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3)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进行。
7大量资本输出给输出国带来严重后果:1、使输出国成为坐吃其他国家人民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食利国。这又是引起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2造成大量资本外流,必然使其国内许多领域因垄断或利润低而得不到投资和发展。3、造成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激烈地争夺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它们之间的矛盾。
8二战后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生产资本的国际化。
9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实质:资源配置国际化。
10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
11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三大支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
12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意义:原料供应地;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护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维护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13 欧共体于1993年初转变为:欧洲联盟。
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为了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14促进资本全球化的因素有:科技的发展引起经济结构的变化,造成产业部门在国际间转移,并引起资本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的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投资的增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集中了相当大规模的资本,可用来向国外投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需要大量资金,他们以各种优惠条件吸引外资。
15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国际经济调节,需要一定的制度安排和建立起相对统一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就是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与反映。其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以及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等。
16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17当今世界上存在富国和穷国的现实,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当年的海外扩张、殖民侵略和以后世代中继续对世界进行经济上的统治造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国际经济中的不平等交换。
18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二简答论述
1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答:进人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明显加快,范围和规模大大扩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第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国际互联网络的形成,“网络经济”发展使资本可以灵活地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使国际间的贸易更为便捷、迅速。
第二,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大提高。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的缔结和逐步完善,使几乎所有国家降低了对外贸易关税,拆除了外贸壁垒,这就为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第三,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出现了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各国为抓住机遇加快本国经济发展而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积极引进国际资本,有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2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团化的必然性是什么?(了解)
答:第一,经济一体化。(1)科学技术以及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实行国际经济调节;(2)国际竞争需要协调与制约,如果没有打破国家疆界对经济生活的国际协调和制约,各国经济都会遭受损失,因此,适应经济全球化,调节各国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关系中的矛盾成为必要;(3)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调节,要求建立新的国际制度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二,地区经济集团化。地区经济集团化是战后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织形式。地区经济集团化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世界市场竞争的产物。(1)战后新科技革命推动国际分工加深国与国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加强。为共同发展经济,相邻国家和地区建立地区经济集团。(2)地区经济集团化是由邻近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出面达成协议而建立的。地区经济集团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结果。(3)当代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经济地区经济集团化。
3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答:资本国际化的形成过程。资本国际化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伴随的现象。随着国际市场和国际分工的形成,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输出使商业资本国际化。进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主要是借贷资本进人国际资本市场。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前,资本国际化主要是借贷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国际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进一步国际化,其突出特点是产业资本的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导致经济全球化。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到产业资本的国际化,标明资本国际化促使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广度和深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到来。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1)经济全球化开始于19世纪中叶,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2)进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人80年代,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展。
4美、日、欧经济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了解)
答:资本主义世界中美、日、欧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之间既有利益一致的方面,也有矛盾和冲突的一面。这决定了它们在某些方面联合的同时,在更多方面是尖锐激烈的竞争。因为在国际舞台上,要想获得更高的垄断利润,就必须争得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垄断地位。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在贸易、投资和金融三个方面。
贸易领域的矛盾。为了争夺更多的世界市场,他们之间不断发生贸易摩擦,相互争吵、制裁等是家常便饭。
投资领域的矛盾。由于有利投资场所和项目有限,它们之间的竞争总是处在激烈的状态之中。不仅在争夺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是如此,它们之间的彼此投资也是激烈争夺的领域。
金融领域的矛盾。首先,各国都要为巩固和加强各自货币在国际货币市场和金融实物中的地位而斗争。如:欧元的出现就是与美元的抗衡。其次,围绕汇率的变化和货币的升值与贬值,往往展开激烈的争论和冲突。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当代,已有很多协调、缓和这种矛盾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有关的调节措施。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是以垄断资本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的,只要有利益冲突,就无法从根本上予以协调和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
5当代世界经济中的国际调节有哪些主要形式?
答: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必然会产生对国际经济调节和管理的要求。而国际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对国际经济调节和管理的制度安排和组织建设。其具体形式包括各种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协议、地区性经济组织和集团等,它们都能在某些方面、某些地区内建立起国际经济的某种秩序和进行某个方面某个领域的国际经济协调。
首先,战后,世界经济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三大支柱,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开发银行(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其前身为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对国际经济有较大的影响作用,起到了一定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其次,各国政府首脑或负责经济事务的官员通过国际性会议达成协议,参与国按协议办事,起到了对国际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的作用。如:西方“七国首脑”就是很典型的形式。
再次,某个地区、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经济同盟、经济政治联合体也是管理和调节国际经济的重要形式。如:欧洲联盟。
6发展中国家有哪些特征?
答:当今世界上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尽管差异很大,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2)经济结构具有二元性。现代经济与大量的传统经济并存。(3)经济成分比较法,既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又或多或少存在着前资本主义经济成分。(4)经济发展的依附性。在经济发展中,很大程度上依附发达国家。
7造成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了解)
答:发展中国家落后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年来的剥削和掠夺。可以说,(1)当今世界上存在富国和穷国的现实,很大程度上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当年的海外扩张、殖民侵略和以后世代中继续对世界进行经济上的统治造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国际经济中的不平等交换。(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发展中国家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他们依然未能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他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种种新殖民主义手法,在经济上继续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掠夺、剥削和控制,造成了今天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
8新殖民主义有哪些统治手段?
答:现代新殖民主义的统治方法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1)通过直接投资,加强对发展中国家各产业部门的渗透,激烈维护旧的国际分工体系,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结构上保持对它们的依附性。(2)通过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垄断,在技术转让中实行种种限制,以保持发展中国家在技术方面对它们的依附关系。(3)通过对世界市场和产品价格的垄断,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不等价交换,从中剥削、掠夺,并使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上依附发达国家。(4)通过对国际货币和金融的垄断,并借助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保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在金融方面的依附关系。
新殖民主义的种种统治手法也是造成当今国际社会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重要原因之一。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如何?(了解)
答:战后,许多殖民地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但在经济上它们依然未能实现完全独立,未能完全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剥削和控制。他们仍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廉价原料基地、高价工业品销售市场和理想的投资场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新殖民主义的种种方式,继续在经济上统治着世界。
造成这种差距、形成这种不合理的世界经济格局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经济的统治。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建立新的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则顽固地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激烈维护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这就形成了尖锐的“南北关系”问题。说到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仍然是一种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虽然斗争具有曲直性和长期性,但历史终将发展,正义..的事业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10战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哪些?(了解)
答:战后,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因素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概括地说:(1)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旧殖民体系瓦解,新殖民体系形成。(2)发展中国家兴起,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力量。(3)美国有霸主成为盟主。(4)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后发国家迅速崛起。(5)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上的一体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步伐加快。(6)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了时代的主题,霸权主义日益不得人心。
11战后资本输出有哪些新特点?(了解)
答:战后,资本输出量剧增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1)资本的流向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向经济落后国家输出,发展到当代的多方向输出,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输出。(2)在私人资本输出增长的同时,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并日益成为占重要地位的资本输出形式。(3)与过去时代不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输出,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进行。
12垄断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了解)
答:必要性:(1)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这些资本缺少有利的投资场所。(2)把这些资本输到国外能赚大钱,尤其是输到那些落后的国家。
可能性:(1)在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世界其他国家原有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商品经济开始发展起来,并被卷入世界市场。(2)这些国家的劳动者也出现了分化,市场有充足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供给。(3)这些国家的公路、铁路、港口等发展近现代工商业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已有所建设。(4)处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本身的金融业、信用制度的发展,交通通讯设备的现代化,为资本输出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大规模输出资本成为可能。
13怎样认识资本输出的实质和资本输出的作用与影响?(了解)
答: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其他国家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作用:(1)可以获得大量的利润和利息;(2)成为输出国控制输入国政治、经济、军事的重要手段;(3)资本输出可以带动商品输出;(4)资本输出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世界,成为它控制所在国家经济的工具。资本输出对输出国也带来严重的后果:使输出国的食利者阶层人数剧增,进而成为“食利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输出国经济发展的停止趋势,出现产业“空心化”;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拼命争夺投资场所,使它们之间的矛盾加剧。
资本输出对输入国的作用与影响:一方面会使其自然经济瓦解,刺激当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使输入国受控于他人,国民经济发展服从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资本掠夺的需要,并使属国经济单一化和畸形发展,甚至导致在政治上从属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如果输入国坚持独立的主权和独立自主原则,虽然要给资本输出国以“贡献”,但可通过引进外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14经济全球化的内容是什么?
答: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生产全球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高精尖产品和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加强。国际分工由垂直分工转为水平分工,并由按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2)贸易全球化。表现在:国际间的产业转移使各国交流产品的必要性大大增加了;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的高效率大批量生产,也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开拓市场,扩大国际贸易规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对各国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了贸易的全球化;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也从不同方面促进了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使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近年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全球化趋势。世界货币资本市场和国际金融资本体系的大发展,使各国间金融方面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际和地区的金融危机,往往会引起世界性的金融动荡。
15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它是怎样实现其在国际经济领域中的垄断的?(了解)
答:(1)当代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2)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国际垄断局面。这种瓜分多是通过垄断组织间的协议实现的,而协议的订立、瓜分的结果又是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的,当各国、各垄断组织的实力发生变化时,这种瓜分就重新进行。(3)除了在经济领域瓜分势力范围外,资本主义国家化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即通过无力占领等手段,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附属国,从而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它的建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又极其深远的影响。(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旧殖民体系的瓦解,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统治也由旧殖民主义转变为新殖民主义,采取比较缓和、隐蔽的新殖民主义手段,打着所谓“援助”的旗号实现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
第九章
一选择
1列宁指出: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存在时而迅速发展的趋势和时而停滞的趋势。战后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矛盾的加深,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2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同自由竞争时期比,呈现出跳跃式的特点。
3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4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运动规律决定的。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表现在:股份公司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又一次调整和自我“扬弃”;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一次较大调整;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进行自我调整。
二简答论述
l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两种趋势?
答:在垄断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着两种趋势,即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停滞的趋势。
第一,经济迅速发展趋势:(1)生产力总是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之中,这是生产力自身发展的规律,每当科学技术出现重大突破,都会促使生产力迅速发展。(2)垄断统治并不能排除竞争,各种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和改进技术,采用先进设备。(3)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而展开军备竞赛,客观上也刺激了技术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允许的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第二,经济发展停滞的趋势:(1)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排除竞争压力,通过规定垄断价格,独占原材料来源和商品销售市场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因而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减弱。(2)垄断造成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因为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会导致垄断资本家现有的固定资产贬值,垄断资本家就在生产中阻碍使用和推
广新技术。
2如何正确认识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了解)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最高阶段,它的历史作用具有二重性:第一,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内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二,使经济发展出现停滞趋势,并使垄断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被掩盖和积累起来,由此对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表现为:(1)垄断统治使食利者阶层扩大和食利国形成,表现出垄断资本主义的寄生性。(2)垄断的统治引起多种危机交织并存。(3)垄断资本强化了政治控制和推行改良主义。在采取各种暴力手段加强政治统治的同时,采取改良主义手段收买本国工人阶级中少数上层分子和工人领袖,以分裂和破坏工人运动。同时又全力推行各种“福利政策”,借以缓和劳资矛盾。
3为什么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历史过程?
答: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原因在于:(1)在资本主义制度走向衰退的过程中,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进行的部分调整,虽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但它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激化达到顶点的积累时间有所延长。(2)社会主义应当比资本主义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但迄今为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原来都是比较落后的国家,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3)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使各国革命条件成熟不平衡,革命运动发展高低潮相互交错,使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仅是长期的,而且是一个复杂曲折的历史过程。
4为什么说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了解)
答:垄断资本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就是指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各种条件日益成熟:(1)经济上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客观物质条件日益成熟。具体表现为:第一,垄断统治是资本主义生产全面社会化。第二,垄断统治使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日益社会化。第三,垄断统治使资本本身日益采取社会化的形式。(2)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观条件也日益成熟。具体表现在:第一,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第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以及经济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第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化。
5怎样认识西方国家推行的“社会福利政策”和“资本民主化”?(了解)
答:(1)“社会福利政策”不会减轻劳动人民所收的剥削。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是把从劳动人民身上搜刮来的财富的一小部分重新还给他们,羊毛出在羊身上。
(2)“资本民主化”不会改变雇用工人的雇用劳动地位。工人手中掌握的少量小额股票,并不会使他们成为企业的主人,企业仍然由掌握控股权的大资本家所支配,而且工人所获得的少量股息,在其全部收入中只占很小比重,他们仍是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是九世纪后期,股份公司的出现和股份资本的发展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私人资本转化为股份公司的联合资本。这种联合资本已在一定程度上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内部调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第一次自我扬弃。
(2)随着十九世纪后期新科技革命的兴起,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加深,从而促使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垄断的产生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股份公司产生之后的又一次自我扬弃。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迅速发展,是新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社会化程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的又一次较大的调整。
(4)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得到很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在继续进行自我调整。
第十章
一选择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资产阶级创造的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是:社会化的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化大生产。
4按劳分配的对象是:消费资料。
二简答论述
1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答: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实行这一原则的原因是:
(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产品还没有丰富到实行按需分配的程度,只能实行按劳分配。
(2)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是谋生手段,决定了劳动者得到生活资料的数量必须与它们付出的劳动量存在内在的依存关系,这种依存关系就是按劳分配。
(3)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劳动者不能因为自己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而获得个人消费品,必须通过劳动,通过使用公有的生产资料而获得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只要这些条件存在,它就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经济运行和发展具有自觉性、计划性和比例性?(了解)
答:(1)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运行是一个自觉的、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的过程。一般地说,任何社会的国民经济的发展都需要也会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比利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实现的;而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比例性,主要是通过自觉的、有计划的调节来实现的。
(2)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归根到底是总共给与总需求以及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比例关系。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只能是相对平衡,合理的或正常的生产过剩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社会再生产所必要的物质储备。
(3)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把计划和市场调节结合起来,保持经济运行的计划性和比例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答:(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只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坚持公有制。
(2)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后,公有制是发展生产力的手段。
(3)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在公有制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消灭剥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社会主义要求消灭剥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需要两个条件:一是生产力要有较高程度的发展,即物质条件;二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剥削不可少的社会条件。
(4)实行公有制是实现社会主义国家整体利益、社会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保证,有利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结合,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周期性经济危机和经常出现的社会经济震荡。
4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有一个过渡时期?(了解)
答:(1)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改造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2)消灭私有制需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中逐步改造现实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3)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要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成熟时,在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答:邓小平在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阐述社会主义本质的同时,反复地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第四,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6社会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的区别是什么?(了解)
答: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因此在各方面还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1)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依然存在,特别是还存在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对立或根本差别;(2)劳动对每个劳动者来说,还只是谋生手段,而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3)分配方式还只能和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它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平等权利,平等权利是以不平等的权力为前提的;(4)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极高的程度,因而财富的源泉还没有达到涌流的程度。社会成员的各方面需要,还不能得到最充分的满足。
本文标签:上海自考 经济类 2006年4月“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2)(人大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http://www.shzkw.net/)
⊙小编提示:添加【上海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上海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上海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上海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2006年4月“政治经济学”串讲资料(2)(人大版》的文章
上海自考便捷服务
上海自考微信交流群
扫码加入[自考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