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自1838年(D)提出社会学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韦伯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孔德
2.1838年孔德提出(D)概念至今,仅仅170多年的历史,社会学获得了迅速发展。 A.社会形式 B.工具理性 C.有机团结 D.社会学
3.孔德将(B)作为社会学的两大研究主题。
A.公平与正义 B.秩序与进步 C.效率与公平 D.个人与社会
4.从客观的个人主义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B)。 A.社会主义 B.自然主义 C.主观主义 D.唯物主义
5.从客观的(B)出发,斯宾塞在对社会问题的研究与回答上表现出明确的自然主义。 A.社会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唯物主义
6.斯宾塞认为,根据社会管理调控方式进行划分,社会进化类型是:(D)→工业社会。 A.游牧社会 B.农业社会 C.封建社会 D.军事社会
7.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现象 B.社会规律 C.社会组织 D.社会事实
8.齐美尔提出要建立关于社会形式的社会(B)。
A.物理学 B.几何学 C.心理学 D.动力学
9.齐美尔曾提出要建立正确研究社会的社会(C)。
A.物理学 B.生物学 C.几何学 D.动力学
10.韦伯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D)。
A.社会事实 B.社会形式 C.社会规律 D.社会行动
11.韦伯主张用(C)的方法开展社会学研究。
A.客观论 B.主观论 C.理解论 D.认识论
12.韦伯把自己的社会学称为(B)社会学。
A.科学的 B.解释的 C.正确的 D.德国的
13.韦伯认为,科层制是最系统、最有效的社会组织形式,(C)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A.价值理性 B.有限理性 C.工具理性 D.科学理性
14.帕累托指出,大量的社会行为或社会事件都是(A)的。
A.非逻辑 B.合逻辑 C.合理性 D.合规律性
15.帕累托认为,只有在(D)的社会才能涌现出较多的确有才干的精英。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高度发展 D.流动开放
16.帕森斯认为,(D)是社会现实最小的和最基本的单位。
A.家庭 B.群体 C.个体 D.社会行动
17.帕森斯认为,动机取向的社会行动是行动者以(D)为争取目标的主观要求。
A.价值理想 B.社会进步 C.道德要求 D.直接利益
18.帕森斯认为,(B)是行动者对超越直接功利的道德目标和理想信念的追求。
A.行动目标 B.价值取向 C.社会进步 D.物质利益
19.默顿认为,(C)功能就是这样一些客观结果,它对系统的调节和适应做出贡献,而这种作用是系统参与者所期望并公认的。
A.积极的 B.重要的 C.显性的 D.组织的
20.默顿认为,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这种功能称之为(C)。
A.隐功能 B.功能失调 C.反功能 D.显功能
21.默顿认为,所谓(A)是指某种最初有益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在后来演化过程中变成了有害于这种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功能。
A.反功能 B.功能失调 C.隐功能 D.显功能
22.黙顿认为,(B)功能就是那些并非人们预先期望和公认的功能。
A.显性的 B.隐性的 C.反面的 D.正面的
23.米德认为有意义的意识过程都是在人际沟通或社会交往中展开的,它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C)。
A.情感沟通 B.语言交流 C.姿势对话 D.意义表达
24.米德认为,西方语言中我的主格I同宾格me之分,实质是自我意识(C)的清楚表现。
A.正确 B.清楚 C.分化 D.整合
25.霍曼斯认为,群体的一些活动、互动和情感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发生的,由此而形成了群体的(B)。
A.内部系统 B.外部系统 C.客观系统 D.主观系统
26.霍曼斯认为,(A)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预先做出的支付。
A.成本 B.关爱 C.友谊 D.帮助
27.布劳认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获得权力,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向别人(A)。
A.提供帮助 B.显示能力 C.开展竞争 D.学习优点
28.以下哪些学者是社会冲突理论的代表人物?(ACD)。
A.科塞 B.布劳 C.达伦多夫 D.柯林斯
29.达伦多夫认为,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着对立与冲突,而社会冲突是社会变迁的(D)。
A.严重障碍 B.不利因素 C.破坏因素 D.根本动力
30.(D)是柯林斯展开冲突理论从微观迈向宏观研究所使用的核心观念。
A.社会矛盾 B.利益关系 C.阶级斗争 D.互动仪式链
31.常人方法学超越了(C)的对立。
A.个人与社会 B.唯物与唯心 C.主观与客观 D.传统与现代
32.丹尼尔•贝尔认为,(C)在产业结构中总的比重迅速上升,这是后工业社会来临的首要标志。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知识经济
33.丹尼尔•贝尔认为,知识阶级成为后工业社会的主导力量,一个重要根据在于:(B)上升到首要地位。
A.生产技术 B.理论知识 C.文学艺术 D.发明创造
34.福柯的“知识考古学”是一种追根溯源地研究现实生活的新社会学,亦可称为在时间过程中理解现实的(A)。
A.历史社会学 B.发展社会学 C.解释社会学 D.实证社会学
35.福柯主张,知识考古学要在实证性的话语实践中揭示出具有(B)的规则。
A.相似性 B.差别性 C.规律性 D.普遍性
36.在《临床医学的诞生》中,福柯论述的核心问题是:科学话语如何制约或构造着人们的(C)。
A.理论知识 B.思维能力 C.感性经验 D.理性选择
37.布迪厄试图从(B)的立场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的对立。
A.主观 B.实践 C.客观 D.实证
38.布迪厄试图从实践的立场超越社会物理学和社会(C)的对立。
A.生物学 B.心理学 C.现象学 D.历史学
39.布迪厄认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大量行为是由(D)支配的。
A.理性思维 B.宗教观念 C.理想性 D.实践感
40.布迪厄指出,一个场域可以被定义为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D)。 A.现象 B.场所 C.领域 D.网络
41.马尔库塞认为,本能革命的目的在于建设无压抑性文明,而无压抑性文明的根本点在于(D)的解放。
A.人性 B.思想 C.理性 D.爱欲
42.哈贝马斯认为,目的理性行动中的规范结构展开于主观与客观之间,亦即展开于(D)之间。 A.人与社会 B.人与人 C.人与群体 D.人与物
43.哈贝马斯认为,到近现代越来越模糊的公共领域,在(A)时期是界限分明、形式清楚、功能明确的。 A.古希腊 B.中世纪 C.文艺复兴运动 D.启蒙运动
44.为了强调研究语言问题的实践性,哈贝马斯把自己的语言行为理论称为(B)。
A.实用语言学 B.普遍语用学 C.对话语言学 D.行为语言学
45.为了强调研究语言问题的(B),哈贝马斯把自己语言行为理论称为普遍语用学。 A.科学性 B.实践性 C.客观性 D.规律性
46.吉登斯提出以结构的(B原则来取代主客二元论。
A.多元论 B.二重性 C.统一论 D.实践论
47.吉登斯认为,社会系统中的结构是由人们头脑中的(B)亦即结构观念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创造出来的。
A.理论观念 B.记忆痕迹 C.价值理想 D.传统观念
48.吉登斯对社会行动的研究不是注重类型划分或理想类型与模式的讨论,而是把社会行动看作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称之为(D)。
A.行动链 B.行动态 C.行动化 D.行动流
49.吉登斯认为,(B)既是现代性的动力之一,又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体验。
A.时空压缩 B.时空分离 C.时空聚合 D.时空一体化
二、多选题:
1.孔德强调了社会学研究的(AD)原则。
A.客观性 B.自主性 C.能动性 D.相对性
2.孔德认为社会发展先后经历了(BCD)三个不同的阶段。
A.原始阶段 B.神学阶段 C.形而上学阶段 D.实证阶段
3.斯宾塞站在(AB)立场阐述了他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A.自然主义 B.个人主义 C.集体主义 D.人文主义
4.斯宾塞认为,社会有机体包含着生物有机体一样的系统,包括:(ACD)等系统。
A.循环系统 B.骨骼系统 C.神经系统 D.营养系统
5.迪尔凯姆认为社会事实的主要特点是:(ABD)
A.不可还原性 B.对个体的制约性 C.主体能动性 D.社会普遍性
6.迪尔凯姆指出,解释社会事实基本原则是(AD)。
A.只能用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 B.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C.坚持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方法 D.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源与功能混同起来
7.迪尔凯姆指出,到现在为止,社会经历了两种最基本的团结形式:(CD)。
A.个体团结 B.群体团结 C.机械团结 D.有机团结
8.迪尔凯姆论述了以下几种自杀类型(ABD)。
A.利己性自杀 B.利他性自杀 C.恐惧性自杀 D.失范性自杀
9.齐美尔根据(ABD)几个标准对统治和服从的关系进行了划分。
A.服从于个人 B.服从于多数人 C.服从于组织 D.服从于思想原则
10.韦伯指出,理解社会行动的基本形式是(BCD)。P68
A.关心 B.投入 C.体验 D.设身处地
11.韦伯概括出三种权威类型:(BCD)。P74
A.专制权威 B.传统权威 C.感召权威 D.合法权威
12.韦伯划分的社会行动类型包含下列哪几类?(ABCD)
A.价值理性行动 B.工具理性行动 C.传统性行动 D.情感性行动
13.帕累托认为,下列属于派生物的是:(ABD)。P86
A.哲学 B.伦理学 C.本能 D.政治学
14.价值取向是行动者对(CB )和( )的追求。P95
A.有用事物 B.理想信念 C.道德目标 D.物质利益
15.下列哪几点属于帕森斯论述的社会系统结构功能框架的内容?(ABCD)
A.适应 B.目标达到 C.整合 D.模式维持
16.米德论述了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CBD)P125
A.孕育 B.游戏 C.嬉戏 D.普遍化他人
17.米德指出,游戏阶段是嬉戏阶段的发展,它的基本特点是(BCD)。P126
A.娱乐性 B.复杂性 C.组织性 D.规则性
18.丹尼尔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在(ABC)等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A.产业结构 B.就业结构 C.阶级结构 D.家庭结构
19.哈贝马斯认为,古希腊时期的广场型公共领域具有如下特点:(ABD)。P262
A.公私分明 B.对话沟通 C.关注市场 D.讨论政治
20.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ABC)P262-263
A.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 B.中世纪代表型公共领域 C.近现代资产阶级公共领域 D.当代社会主义公共领域
21.哈贝马斯认为,实现语言的有效沟通应当满足以下几个条件(ABCD)。P271
A.表达的可领会性 B.陈述的真实性 C.表达的真诚性 D.言说的正当性
22.吉登斯认为,传递性经验是通过(AD)而形成的间接性经验。P300
A.知识信息 B.人际交往 C.群体互动 D.通讯媒体
三、名词解释:
1.社会秩序(孔德)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或社会组织间稳定的有序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2.实证阶段(孔德)孔德认为,实证阶段是超越了神学和形而上学虚幻性和绝对性的阶段,是以实证科学为知识基础,直接面向经验事实的阶段。
3.有机团结(迪尔凯姆)有机团结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它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因为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而造成的他们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
4.社会比率(迪尔凯姆)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失业率等。
5.集体表象(迪尔凯姆)人们在社会交往或集体活动中形成的共有的集体观念,包括公众意见、社会心理、社会规范、道德理想和思维模式等。
6.社会形式(齐美尔)社会形式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互动模式,是社会现实的表现形式,因此它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
7.社会唯名论韦伯的立场被称为“社会唯名论”,其实质是认为那些诸如阶层、阶级、组织和社会比率等概念并不是实际存在,而是表达人们思想观念的名词,真正实在的是受主观意愿支配而真实行动着的人。
8.合法权威(韦伯)合法权威是以正式法规为基础的社会控制形式,无论是统治者行使权力,还是被统治者认可权力,都要以法律和规则为依据。
9.中程理论(默顿)中程理论是一种介于微观描述和宏观概括之间的中介性社会学理论。这种社会学理论,不仅直接面对经验事实,而且能概括出不脱离经验事实的理论观点。
10.利益最小原则(霍曼斯)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的形成。他认为,在社会交换行为中,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霍曼斯称之为“利益最小原则”。
11.稀有资源原则(霍曼斯)在霍曼斯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交换行为中提供给其他人的东西是很难得的资源,他就能获得较高的交换权力,尤其在他提供的资源具有普遍性的需求时,他获得的交换权力就更大。
12.内部报酬(布劳)内部报酬是从社会交换关系本身获得的报酬,内部报酬从内部交换获得;内部交换是带有非功利色彩的情感方面的交换,例如友谊、恋爱就属于内部交换;由内部交换而得到的内部报酬具有非功利的情感性质。
13.外部报酬(布劳)外部报酬是从外部的社会交换中获得的报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以从交换对方那里获取物质利益为目的的社会交换则属于外部交换,外部报酬具有功利性或属于物质利益。
14.场域(布迪厄)场域是以各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表现形式多样的社会场合或社会领域,场域中有社会行动者、团体机构、制度和规则等因素存在,场域的本质是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社会关系或社会网络。
15.社会物理学(布迪厄)布迪厄认为,社会物理学的代表是孔德和迪尔凯姆,他们把社会看成是外在于主观意识的,可以用外部观察、测量和统计的方法加以研究的物理现象,并自认为采取了一种纯客观的、确实可信的科学原则。
16.实践意识(吉登斯)实践意识是有能力支配行为的感性意识;是介于无意识和话语意识之间的“只做不说的意识”;实践意识具有日常性和惯例性。
四、简答题:
1.默顿是怎样批判结构功能主义?答:默顿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对宏观结构功能主义原则的批判:首先,默顿批判了“社会功能的统一性”原则。其次,默顿批判了“普遍的功能主义”。再次,默顿还批判了社会功能不可缺少性原则。默顿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批判的核心精神是:强调中程结构功能分析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否定宏观结构功能分析的普遍性和绝对性。
2.简述默顿提出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的基本内容。答:建立在个别性和相对性基础上的中程功能分析原则,具体说来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中程功能分析方法是一种考察和解释社会行动及其后果的战略,即关于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其后果的研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不是具有规范性的理论模式和系统性的理论体系。第二,中程功能分析形成的理论应当有经验材料支持,仅靠概念演绎和逻辑推理形成的理论是不可靠的,应当受到中程功能分析的批判和抵制。第三,判断一种理论是不是中程理论,关键看它能否作为“产生经验的假设”。第四,强调分析客观的社会后果,不关心社会行动的主观取向。
3.霍曼斯是怎样论述群体凝聚力的?答: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讨论群体凝聚力问题。在他看来,群体凝聚力强弱首先是由成员获得报酬的途径决定的。凝聚力较强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内部获得的报酬较多,包括成员之间的相互赞许都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因素。这时,成员遵守群体的规范和制度就不必支付较高的成本,成员的向心力和群体的凝聚力都会不断增强。凝聚力较弱的群体,其成员在群体外获得报酬较高,由此而把成员的注意力转移向外,而对群体的向心力和群体成员的凝聚力都将减弱。与此同时,群体规范和制度的坚持就会遇到较大困难。因为群体成员从外部可以获得较高报酬,而当成员迫于群体内部压力而遵守维护群体的规范与制度、维护群体的团结时,他们降低对外部报酬的获取,那么就意味着他们以较高的成本来被迫维持群体的团结。而成员为维持群体团结付出的成本越高,群体凝聚力的强度和持续性都将越来越弱。群体凝聚力还与成员在群体内活动获得的报酬与他个人独立活动获得报酬的差别相关。
4.柯林斯怎样论述社会冲突的根源?答:柯林斯对冲突的根源的讨论既表达出他立足“互动仪式链”综合微观社会学和宏观社会学的理论特色,又综合了马克思、韦伯、迪尔凯姆和戈夫曼等人的主要思想,主要包括控制他人的主观愿望、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与强制力量的威胁三个方面。在主观上,柯林斯认为社会冲突的主要根源是人们努力地去控制他人以便在个人互动中增加自身优势的主观愿望。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也被柯林斯视为社会冲突的根源之一。一方面,柯林斯继承韦伯关于经济、权力、声望这三类资源是决定人们在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位置的理论,认为人们根据分层标准三要素改善他们地位的活动引发了复杂的社会冲突;另一方面,柯林斯继承马克思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影响人们在分层体系中的地位的论述,认为占有或不占有生产资料的人们之间,在支配“精神与情感”的生产资料以及强制性权力方面也同样具有差别,同样引发了错综的冲突。强制力量的威胁是柯林斯所指出的社会冲突的又一种根源。一方面,掌握着社会的强制手段的人们可以通过暴力威胁把自身意志强加给无强制手段者;另一方面,人们又总是在努力摆脱或尽量降低他人强制力量的控制。
5.加芬克尔是怎样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动的?首先,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行动具有权宜性。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者并不是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而行动,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和特定的场景条件而行动,行动过程就是行动者在该过程中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把有关的各种即时的相关因素联系整合起来的复杂的组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行动者进行了大量权宜性、创造性的努力和工作。其次,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具有情景组织性。常人方法学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是在具体的局部的场景中完成的,任何社会行动都处于一个具体的场景之中的,具有空间局部性。再次,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的索引性。索引性是指人们在实践行动中如在对话活动、情景互动中进行语言或体态表达时,互动双方往往省略(或者说隐含)双方共同知道的知识、信息,但这种省略或者不言明而隐含的知识、信息对彼此的互动并非没有影响。
最后,日常生活中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和反思性。加芬克尔认为,尽管行动具有索引性,但行动还是可以观察和可描述的,也就是还是可以说明的。
6.丹尼尔•贝尔的学术立场是什么?丹尼尔•贝尔的学术立场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强调国家或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调控社会经济行为时,应充分考虑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因素和经济活动结果、经济调控政策的社会影响。政治上的自由主义,强调公众领域人人平等,私人领域个性自由,但是都应当有一定的规则与制约。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强调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维护美国的传统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抵制具有刺激性和煽动性的文化现象。
7.丹尼尔•贝尔论述的中轴原理具有哪些方法论意义?中轴原理具有突出的问题意识,中轴原理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功效性。中轴原理不追求稳定不变的普遍性原则,而是在动态变化中不断概括和回答各种新问题。不同的社会层面中有不同的中心因素或中轴原理,因此,不能用同一种因素作为解释各种社会层面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用这种“旋转着的中轴”研究社会问题,可以避免用同一种因素作为解释各种社会层面存在、变化和发展根据的机械决定论。
8.福柯是如何论述权力和知识的关系的?福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权力和知识的关系:其一,知识是在权力的制约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没有脱离权力关系的抽象知识; 其二,权力离不开知识,不仅权力在特定的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中形成,而且知识本身就是权力; 其三,权力同知识不可分,只有在权力与知识的联系中才能把握权力的实质与作用。
9.福柯怎样论述西方社会纪律机制的极度扩张?(1)纪律机制扩展为各种机构的普遍性运作方式; (2)纪律功能不仅具有惩罚的消极功能,而且也具有了促进的积极功能; (3)纪律机制渗透到一切非制度化的社会层面,使社会在更为广泛的层面上得到了控制; (4)纪律机制成为国家控制社会的基本手段或基本形式,监狱成为国家机器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10.布迪厄怎样论述文化资本的三种存在状态?答:布迪厄区分了文化资本的三种状态:具体化状态、客观化状态和体制化状态。具体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指与个人的身体直接联系的文化资本,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储存于个人身体中的文化知识、文化技能和文化修养。客观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以文化商品形式存在的,它是文化观念和文化能力的物化。客观化的文化资本具有两种基本特征:物质性和象征性。体制化状态的文化资本是经过某种制度确认的文化资本,它的常见的或典型的表现形式是通过毕业证书、单位证书和职称证明等确认的学术资格或文化程度。
11.哈贝马斯怎样论述公共领域原初形态的特征?哈贝马斯认为古希腊广场型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的原初形态,它具有如下特征:(1)公共领域同私人领域有明确界限; (2)公共领域的活动形式是对话和交往,在话语沟通中发挥舆论的作用; (3)公共领域涉及的公共事务主要是政治生活、军事活动和体育、武力竞技等,而生产劳动和经济活动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私人领域里的事情。
12.哈贝马斯怎样论述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性质、结构和内部矛盾?(1)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同公共权力领域的中间地带; (2)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中活动的人是有私有经济地位、从私人领域出发的自主的个人; (3)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中,私人因共同的利益和目的而联系起来,并同公共权力机关发生矛盾; (4)矛盾的主要内容是商品交换和社会交往的一般规则问题,亦即从公共权力出发还是私人利益出发确立和调整交换规则;(5)矛盾的展开形式是话语交流和观点论证。
五、论述题:
1.布迪厄怎样论述场域的特点?如何借鉴布迪厄的场域观点开展社会学研究?首先,场域对影响社会行动者及其实践的外在力量有自主的形塑机制。其次,场域表现为不同类别或不同形式,各种场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结构或阶级结构中存在的,都具有某种特殊的利益要求和政治作用。再次,场域都是关系的系统,而这些关系系统又独立于这些关系所确定的人群,具有客观性。根据布迪厄的这些论述,开展社会学研究时,应当把研究对象放到场域关系中考察,既要重视场域环境对行动者的形塑机制,也要考虑场域包含的利益矛盾和***。
2.试述布迪厄关于社会资本特点的论述,对现实生活有何借鉴意义?社会资本有如下特点:首先,社会资本是一种从中可以吸取某种资源的、持续性的社会网络关系;其次,社会资本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关系,而不是那些靠亲属关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自然联系,是在特定的工作关系、群体关系和组织关系中存在的,它要通过某种制度性的关系来加强,否则就是变动不居的偶然联系,而不是作为具有稳定联系的社会网络;再次,社会资本具有潜在性和现实性,只有当社会网络被行动者调动或利用时,它才能以某种能量或资源发挥资本在实践中的作用,这时它就是现实的社会资本,而当它未被调动和利用时,它仅仅是静态的网络关系,是潜在的社会资本, 可见,社会资本是动态的实践性概念;最后,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网络资源,每一个被联系在其中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从中受益,但受益的程度要依每个人实践能力的大小而有所区别。
3.哈贝马斯如何论述目的理性行动和交往行动之间的关系?其实践意义是什么?哈贝马斯把社会行动区分为两大类:目的理性行动和交往行动,并指出两类行动具有不同的规范结构。目的理性行动中的规范结构展开于主观与客观之间,亦即展开于人与物之间,而交往行动中的规范结构则展开于主观之间,亦即展开于人与人之间。目的理性行动把功利目标、手段选择、技术操作、价值测评和决策筹划等因素考虑周全,并使这些因素在目的理性行动中协调一致,这就是目的理性的规范结构。交往行动的规范结构要求人们在交往中按照真、诚、正、通四条原则行事(或根据交往理性行事),这也就是哈贝马斯追求的交往行动理性化。哈贝马斯观点的实践意义在于,在现实生活中,要把生产活动、科学实验等面对客观事物的行动同面对人的交往活动区分开,不能用对待物的原则或行为方式去对待人。
4.吉登斯怎样论述传递性经验?有什么现实意义?十分发达的信息技术和通讯媒体,不仅加速了时空分离化和抽离化趋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传递性经验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经验。传递性经验是通过知识信息和通讯媒体而形成的间接性经验,实质上是知识经验或信息经验。只有在现代社会进入知识化或信息化时代,传递性经验才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基本经验,在某些社会领域中甚至是主要的生活经验。 传递性经验也是一种某物可以不在场的经验,因而是一种超越具体时空点位限制的可能性经验。依靠信息传递而形成的高度现代性的生活经验,伴随着时空分离和抽离化机制的作用,是一个充满偶然性的、瞬息万变的风险世界,同时也是一个蕴含无限机遇的、可供人们创造和选择的世界。并且,这是一个在全球时空范围内展开的可能世界。因此,现代人必须在全球性视野里反思风险,把握机遇,做出对自我与社会的重新设计。
本文标签:上海自考 管理类 2019年上海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及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http://www.shzkw.net/)
⊙小编提示:添加【上海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即可了解2024年上海自考政策资讯、自考报名入口、准考证打印入口、成绩查询时间以及领取历年真题资料、个人专属备考方案等相关信息!
添加“上海自考网”招生老师微信
在线咨询报名报考等相关问题
上海自考网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相关《2019年上海自考《西方社会学理论》复习题及答案》的文章
上海自考便捷服务
上海自考微信交流群
扫码加入[自考交流群]